# Docker 基础 ### Docker 镜像 : image Docker镜像是一个特殊的文件系统,它提供容器运行时所需的程序、库、资源、配置等文件,还包含了一些为运行时准备的一些配置参数(如匿名卷、环境变量、用户等)。镜像中不包含任何动态数据,其内容在构建之后也不会被改变,Docker引擎基于Docker镜像、提供运行时所需的配置参数就可以运行一个Docker容器。Docker镜像是一个虚拟的概念,设计时采用了分层存储的架构,由多层文件系统(如基础镜像)联合组成。 镜像构建时,会一层层构建,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。每一层构建完就不会再发生改变,后一层上的任何改变只发生在自己这一层。比如,删除前一层文件的操作,实际不是真的删除前一层的文件,而是仅在当前层标记为该文件已删除。在最终容器运行的时候,虽然不会看到这个文件,但是实际上该文件会一直跟随镜像。因此,在构建镜像的时候,需要额外小心,每一层尽量只包含该层需要添加的东西,任何额外的东西应该在该层构建结束前清理掉。 分层存储的特征还使得镜像的复用、定制变的更为容易。甚至可以用之前构建好的镜像作为基础层,然后进一步添加新的层,以定制自己所需的内容,构建新的镜像。 容器运行时,会在镜像文件系统层上方再添加一个读写层,容器运行时在容器读写层进行文件读写操作,当容器停止时,docker引擎会删除容器读写层。 查看一个镜像的层次结构,可通过`docker history `查看: ### 容器 : container 容器是镜像运行时的实体(镜像实例化)。容器可以被创建、启动、停止、删除、暂停等。 容器的实质是进程,但与直接在宿主执行的进程不同,容器进程运行于自己的独立的命名空间。因此容器可以拥有自己的 `root`文件系统、自己的网络配置、自己的进程空间,甚至自己的用户 ID 空间。 每一个容器运行时,是以镜像为基础层,在其上创建一个当前容器的存储层。容器存储层的生存周期和容器一样,因此,容器不应该向其存储层内写入任何数据,容器存储层要保持无状态化。所有的文件写入操作,都应该使用数据卷(Volume)、或者绑定宿主目录,在这些位置的读写会跳过容器存储层,直接对宿主(或网络存储)发生读写,其性能和稳定性更高。 ### 常用命令 ```dockerfile # 显示本机镜像 docker images docker image ls # 编译镜像 docker build -t cfp/node # 拉取镜像 docekr pull cfp/node-1:latest # 推送镜像 docekr push cfp/node-1:latest # 删除本地镜像 docker rmi cfp/node-1:latest # 镜像tag docker tag cfp/node-1:latest cfp/node-1:v1.0 # 显示本地容器 docker ps -a # 删除本地容器 docker rm full0 # 进入容器 docker exec -it full0 /bin/sh # 进入容器 docker attach full0 # 启动、停止、重启容器 docker start/stop/restart # 查看容器log docker logs -f full0 # 启动容器 docker run cfp/node ls /go/src/github.com/cosmos/launch # 使用容器生成镜像 docker commit -a "author" -m "message" full0 image:new ``` - docker exec 与 attache的区别 - `docker exec -it`分配伪终端和stdin,跟正常的console一样执行命令 - `docker attach` attach到一个已经运行的容器的stdin,然后进行命令执行。但是,**如果从这个stdin中exit(如ctl+c),会导致容器的停止** - docker commit 生成镜像 - 将容器的存储层保存下来成为镜像的一层。就是在原有镜像的基础上,再叠加上容器的存储层,并构成新的镜像。以后我们运行这个新镜像的时候,就会拥有原有容器最后的文件变化。 - `docker commit`生成镜像时黑箱操作,除了制作镜像的人知道执行过什么命令、怎么生成的镜像,别人根本无从得知。难用且不易维护。 - `docker commit`生成镜像易包含其他无用修改,使镜像臃肿 - **通常不建议使用此方式构建镜像,推荐使用Dockerfile** - 可用于特殊场景,如被入侵后保存现场等